为攫取资源,日本侵略者建造了南定工场。然而,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,其勃勃野心与精心布局终成泡影。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,南定工场是否能够冲破黑暗,迎来黎明的曙光?
1945年8月,日本宣布投降,二战结束,中华民族历经苦难,迎来了伟大的胜利。
日本投降后,国民党迅速接收沦陷区,积极筹备内战,同时加紧对共产党控制区的军事部署,意图确立统治地位。
此时,尚未完工的南定工场迅速进入了国民党军队的视线。同年8月,国民党三十五纵队纠合南定工场警备队长王国光部队进场驻扎。
截止此时,“华轻”南定工场第一期2万吨氧化铝建设的土木工程完成约80%、机器设备安装工程完成约70%。
工业厂房建成8.38万平方米,安装了破碎机5台、压滤机7台、分解槽4台、蒸发器1组、原料磨1台、熟料窑1台、石灰炉1座、煤气发生炉1套及机械加工设备60余台等,其余设备已运抵现场待装。工场的供电、供排水、供汽、维修、仓储、办公等生产辅助设施已大部完工,并部分开始使用。
场内外修筑了铁路12.5公里,南定站至场内及沣水矿山的铁路专用线也已建成并通车。修建场区道路9.25公里。
8月29日,八路军在攻占淄川的同时,攻入南定工场,南定工场第一次获得解放。
9月,国民党警备十二旅旅长潘树勋和淄川县“自卫团”团长程学通部,纠合尚未缴械的日军残部重新占领南定工场。
1946年初,国民党派出了“接收大员”,到各地“接收”抗战成果。对日军在南定建立的军事物资生产基地,国民党早有耳闻,高度重视。时任国民党经济部鲁豫晋区接收管理员的袁宪辉,曾秘密化装,躲开八路军的盘查,会见当时日军留在南定工场内的“建设部长”山下尚存,了解南定工场情况。他潜回济南后在报告中说,“该厂(南定工场)规模之大为各省之冠,我国工厂有如是规模者为数尚不多”。他建议制止设备损失,恢复生产。南定工场场长中村幸作也把南定工场作为献给国民党的一份厚礼,他徒步至青岛,找到国民党大员商谈南定工场的接管问题。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......